年关将至!多产区陶企停产放假!
近期从全国各大主要陶瓷产区获悉:大部分陶企将于2022年12月中下旬陆续停产,2023年2月初将陆续复产。
2022年11月至12月中下旬,北方陶瓷产区大面积进入停窑检修阶段;而南方产区陶企停窑较晚,大部分陶企在2022年12月中下旬陆续停窑。广东、江西、福建、四川产区的复产时间大致相同,预计在2023年2月初陆续复产。
此外,据不完全统计,广东陶企普遍放假为20至30余天。值得一提的是,顺成陶瓷放假时间长达156天。
广东:
房地产不景气,天然气成本激增
产能严重过剩,陶企提前停窑
2022年,广东产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,不断上涨的天然气成本令陶企举步维艰。有很多陶企关停部分窑炉,更有陶企直接停产。据了解,在肇庆、清远、恩平等地有不少陶企自6、7月起停产至今,全年生产时间不足6个月。
陶瓷行业资深人士贺彦荣向笔者坦言,2022年,广东陶瓷产区总体情况不容乐观,主要受房地产影响较大,瓷砖产能过剩严重,需求端太过疲软。
陶瓷行业资深人士王银川也表示,这个“冬天”有点冷。除了少数的陶瓷生产线仍在运转,广东产区陶企纷纷停产。三年来新冠疫情的反复,多次令刚刚燃起希望的陶企反复遭受打击,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、库存产品大量滞销,更令陶企雪上加霜,原来红火繁忙的陶瓷生产厂家已门可罗雀。
(图片来源:拍信创意,侵删)
关于2022年广东产区发展较好的主要瓷砖产品,贺彦荣认为,2022年下半年,广东产区比如肌肤釉、玉质釉、丝滑釉等哑光类瓷砖产品的需求有所增加。
贺彦荣透露,广东产区大部分陶企的停产日期为12月15-30日,预计在2023年2月初陆续复产。
笔者从广东近20家陶企的放假时间来看,普遍放假为20至30余天。但也有大型陶瓷生产企业早在10月就提前放假。
10月25日,佛山高明顺成陶瓷有限公司对外发出《停窑放假通知》。《通知》显示放假时间为,从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止,长达156天。
江西:
锂电新能源转型,建陶发展受影响
高安集中供气延至12月25日
2022年,江西陶瓷产区总体情况较好。因为有将近50条窑改烧锂渣坯,相比其他产区,江西现有陶瓷厂的经营状况较好。然而,如果与自身2021年对比的话,其压力也是较大。
关于2022年江西产区总体情况,高安市道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春明向笔者表示,2022年,江西陶瓷产区总体而言不太乐观,究其原因,主要有两个方面:一方面,受新冠疫情的影响;另一方面,建筑行业、房地产行业均不景气,以及锂电新能源转型,都影响了陶业发展。
谈到2022年江西产区发展较好的主要瓷砖产品,胡春明认为,主要是常规的75×150mm、40×40mm家装产品,应用范围较广。与广东和其他产区相比,江西瓷砖产品是有价格优势的。
据了解,济民可信的天然气原本将于12月20日停止供应,但由于高安陶瓷厂销售情况较好,所以,罗斯福、太阳等头部陶企与济民可信协商,将停止供气时间延迟至12月25日。此外,宜丰、上高、九江的停窑时间基本上都是12月底。
关于高安的复产时间,具体要根据济民可信检修完成的时间来定。高安、宜丰、上高、九江大部分陶企预计在2023年2月初陆续复产。
胡春明也透露,目前,江西大部分陶企陆续停窑,预计12月25日停止供应天然气。关于2023年复产时间,预计较早,约在正月十五之前复产。
福建 :
市场疲软,天然气成本居高不下
瓷砖产品同质化严重,利润不高
关于2022年福建陶瓷产区的总体情况,福建铭盛陶瓷总经理蔡钊铭向笔者透露,2022年福建陶瓷产区开窑率不错。目前,12月份停窑率约10%。
然而,瓷砖产品利润不高,甚至有些产品处于优等率低1%就会亏本的状态,究其原因,主要有两个方面:其一,产品价格恶性竞争,比如木纹砖、地铺石原本是福建的红利产品,目前已经处在微利的状态;其二,由于天然气、煤等原料涨价,导致瓷砖产品利润降低。2022年,福建产区天然气两次涨价。第一次上涨0.8元,第二次上涨0.29元。然而,在燃气涨价的情况下,瓷砖产品的价格却未上涨。可见,市场的疲软和产品的同质化严重是关键所在。
谈到福建陶瓷产区目前发展较好的产品,蔡钊铭认为,外墙砖、地铺石和罗马柱是福建陶瓷产区目前发展较好的产品。近年来,福建产区大部分企业的产品转型,给予了坚持去做原有产品的企业机会,而产品转型的企业面临转型的难度,还有转型后产品同质化的竞争,原有客户群体的改变等问题。
比如,2022年初,福建产区的大规格仿古砖非常疯狂。然而,随着5月份好几条大规格仿古砖上生产线,以及来自广东产区的竞争压力,福建产区大规格仿古砖在下半年就表现得非常疲软。
关于福建产区大部分陶企停窑和复产时间,蔡钊铭透露,目前,福建大部分陶企计划将于12月中下旬停窑。而铭盛计划在过年期间保持2-3条窑炉运转。由于新冠疫情相关管控政策的放开,预计2023年的复产时间将会受到影响,也就是正月十五过后的复产计划将会有所调整,所以计划过年期间尽量不停窑。
四川夹江:
今年陶瓷产销率约70%
与去年85%相比大幅降低
关于2022年夹江陶瓷产区的总体情况,夹江县陶瓷行业工会联合会**、夹江西部瓷都陶瓷协会秘书长宁安全向笔者透露,2022年,夹江陶瓷产区总体表现差强人意。由于受疫情频发、高温天气、市场萎缩的影响,夹江陶瓷2022年的整体产销率远低于2021年。根据夹江陶瓷协会的初步统计,2022年夹江陶瓷的整体产销率预计在70%左右,而2021年的整体产销率在85%左右。
宁安全进一步介绍,2022年夹江大部分大型陶瓷企业的产销率不错,部分企业可以达到80%以上。不过,多数中小陶瓷企业的销售比较难,另外很多中小陶瓷企业是C级、D级企业,受环保的影响正常生产的时间也比去年少一些。现在已经有少部分生产线停产,将在春节后再恢复生产。
谈到2022年夹江产区发展较好的主要产品,宁安全强调,2022年,夹江陶瓷产品在进一步上档升级,一方面是县委县政府在持续推动陶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另一方面是企业寻求利润突围。现在,低档产品的市场空间和产品利润都在萎缩,因此陶瓷企业必须不断创新,提高品质,加强品牌建设,才能有效对抗风险。
宁安全坦言,2022年,大板、中板、岩板依然是夹江产区的主流产品,大板、岩板替代了部分抛釉砖的市场,中板已经取代瓷片成为内墙砖的主流产品。在产品花色上,改变了前两年黑白灰的主色调,暖色系的花色增多。在产品工艺上,干粒、半抛、精雕、柔光的应用也比较普遍。
关于2022年夹江大部分陶瓷企业的停窑时间,宁安全透露,预计将在12月下旬或者2023年的1月初。现在夹江陶瓷企业面临的销售压力都比较大。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,2023年大部分陶瓷企业的复产时间预计会在正月初八至十五之间,部分中小陶瓷企业的复产时间可能会延后。
山东:
加快建陶产业转型升级
今年产能不减反增
2022年,山东陶瓷产区在一直持续推进建陶产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,主要实施智能化、绿色化生产工艺流程的改造。其中,以淄博、临沂这两个产区为代表的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在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,产业集群的效应也逐步显现出来。山东是建筑陶瓷的一个重要产地,其中,淄博又有悠久的陶瓷文化底蕴。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,随着建陶产业的高速发展,淄博获得了“北方瓷都”的美誉。
关于2022年山东陶瓷产区的总体情况,山东省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宋超谋向笔者透露,2022年,在受到疫情防控、地产爆雷,以及原材料、运输成本、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,淄博、临沂这两个主要产区面临着较大的生产销售压力。特别是淄博,其本身又是2+26城市之一,是京津冀空气传输带的通道城市,所以,在大气污染和环保管控措施方面,一直是被严格限制。因此,淄博产区的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。然而,即使在众多外部环境如此严峻的情况下,淄博建陶产区企业仍然积极响应《山东省建材工业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》,在新型的产品研发、智能制造、数字化转型、绿色低碳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
宋超谋坦言,近年来,山东建陶生产企业的数量一直在减少,主要减少的是很多低质低效的落后生产线,这些产能已被逐渐淘汰。当然,这本身是矛盾的两个方面,有被淘汰的陶企,也会有创新发展的陶企。这些企业通过拆旧建新、技改升级等方式,一方面,大大提高生产效率;另一方面,也对产品的创新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作用。所以,2022年,从目前调研情况来看,预计山东省产能不减反增,与2021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。
谈到2022年山东陶瓷产区发展较好的主要产品,宋超谋介绍,近两年,在快速迭代的趋势下,山东建陶在产品结构方面,瓷片生产线大幅缩减,中板、地铺石等产品迅速增长。总体而言,山东产区的建陶产品结构越来越多元化,产品品类也越来越丰富。目前,山东产区的产品结构齐全,比如抛釉砖、仿古砖、瓷片、大板、中板、地铺石、耐酸砖、广场砖、透水砖等,基本上是全品类涵盖。其中,中板是山东产区当前增长最迅猛的产品品类,目前有11条生产线;此外,属于增长品类的代表性产品还有地铺石、西瓦。最近,有一家主营抛釉砖产品的企业透露,2023年计划从抛釉砖转做地铺石。
关于山东产区停产和复产的情况,宋超谋透露,2022年,受整体下行的经济大环境影响,山东建陶生产线其实并没有全部开足马力生产,其中有一部分生产线一直未点火生产。再加之,2022年上半年(3月)、下半年(11月)各有一次由于突发的新冠疫情导致的停产,淄博、临沂均停产一周左右。特别是11月,山东省受疫情的困扰较大。再者,在“**”之前,作为2+26城市,淄博由于天气橙色预警被临时通知停产几天。现在陶企会根据自身的销售、库存情况来实施停窑。预计到12月底,除了少数生产线之外,90%以上的生产线将停产。至于复产时间,预计是2023年2月初。
(文章来源:77°,侵删)